Skip to main content
Past Event

绿色发展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对话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主席乔·莱恩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内容现已存档。自2020年10月1日起,布鲁金斯学会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保持着有限的合作关系,旨在推动共同组织对话、会议,和(或)活动.

2015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四十周年,四十年来,双方不断加强在投资与贸易等领域的合作,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同时,作为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之一,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协调中欧关系的关键因素。节能环保是驱动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引擎,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也做出了积极的减排承诺。欧洲是最早践行绿色设计的区域之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多年实践已为欧洲带来了可观的生态效益。

3月30日,清华-布鲁金斯中心主任齐晔与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主席乔·莱恩(Jo Leinen)一起,就新格局下的中欧“绿色发展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展开了一场对话,深入探讨了中欧双方应如何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并加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合作等问题。

乔·莱恩是欧洲议会中的“元老”。他多次访华,一直致力于发展欧中友好合作关系和促进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他首先介绍了欧洲发展绿色经济的经验,莱恩表示,欧盟委员会2014年通过了一项旨在进一步促进欧盟成员国发展循环经济和注重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新立法提案,里面提出了欧盟循环经济发展的新目标,脱碳经济和降低能耗是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国际合作方面,莱恩认为,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已经不断凸显出来,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保护环境、打击恐怖主义、促进世界和平都需要全世界协作。当然,全球合作也面临着重重困难。比如,联合国的职能尚不完善,五个常任理事国常常垄断决策进程,此外,个别国家认为合作可能会侵犯其独立主权。莱恩认为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决策以国家为单位可能会引起摩擦,但目前世界已成为“地球村”,更需要各国在不放弃主权的基础上加强分享、统筹和管理。新的时代更需要开发新的合作方案,任何一国单打独斗都不能取得胜利。

莱恩肯定了中国在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方面的努力和对全球的贡献,他说,中国非常重视对清洁能源的利用,比如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等都是有益的实践。此外,在建立碳交易市场方面,中国也做了非常难得的尝试。他认为欧洲工业文明初期忽视了对于环境的保护,未来的国家发展中应该注重从源头上做好设计,即在开发产品时注重可持续利用,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此外,莱恩肯定了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的关键作用,与六年前的哥本哈根大会上的表现相比,中国承诺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30年达到峰值,这一行动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的决心。不过,他也表示,中国应该可以在2030年以前实现减排目标,2030年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

莱恩还展望了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发展前景, 他认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贸易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去年欧盟和中国的贸易总额已达4,000亿欧元。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投资方面也有很多合作。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等倡议让双方关更加紧密。他期望中国可以打造更加公平的投资和贸易环境,也希望四五年内欧盟和中国的关系可以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更加包容和广泛的合作。

齐晔认为,习主席提出的“生态文明”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知足常乐等思想,这与欧洲的“按需消费”理念不谋而合。欧洲在循环经济方面的成果值得中国借鉴,中国和欧盟双方应该加强交流,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共同引领风向。

Jo Leinen

Qi and Jo

日程

乔·莱恩

主席 - 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

Ye QI

Director, The 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

Former Brookings Expert

主持人

Ye QI

Director, The 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

Former Brookings Expert

主旨演讲

更多信息

To subscribe or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to our top event topic lists, please visit our event topics page.

Get a weekly events calendar from Brook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