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s

Research

持续推动中美交流能否提升善治?

President Xi Jinping (2nd row, 5th L), Premier Li Keqiang (2nd row, 6th L) and other Chinese leaders sing China's national anthem during the closing ceremony of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China, March 16, 2016. REUTERS/Damir Sagolj - RTSAMOJ

Content from the Brookings-Tsinghua Public Policy Center is now archived. Since October 1, 2020, Brookings has maintained a limited partnership with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hat is intended to facilitate jointly organized dialogues, meetings, and/or events.

governance_Chinese_cover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参与度与日俱增,中国已成为美国战略考量中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中国在国内外的举动似乎挑战了美国的理念和利益,美国公众对中国的认知也大打折扣。许多资深中国观察家认为,美国与中国交往的政策没能产生预期的经济和政治效果。虽然多年来中国的贸易、投资及国际合作都在不断提升,但中国却变得日益专制、威权。西方媒体报道称,至少自2008年起,中国持续收紧对境内政策辩论、社会活动、维权律师行动、学术话语和媒体调查性报道的管控。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自习近平2012年11月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这一现象有增无减,且日益制度化。

与此同时,为适应中国经济的日益市场化及随之而来的快速社会变迁,中国共产党也在实施“重塑政府”的长期工程,以实现中国治理手段和机制的现代化。面对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非法征地、诈骗和贪污、民族矛盾、群众抗议以及社会内部、政府与民众之间基本信任的缺失,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法律是应对复杂问题和多重利益的必要手段,并承诺通过建设一个更加法治、透明,且更具参与度的问责政府,提升治理效率及执政合法性。

本文将介绍中国在国家治理领域较少被报道的一些改革,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立法与决策。虽然政务公开常常与共产党控制和维护其在中国法律、政治体系中主导地位的强烈冲动相矛盾,但事实表明,中国的法律和治理领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注重透明度和参与度的新价值观在得以逐步渗透的同时,似乎也开始在中国复杂而有活力的社会现实中扎根。

中国借鉴美国和西方实践设立的新型治理机制,为如何通过与外界互动推动中国国内积极变化这一论题,提供了可研究的案例。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企业和组织可以通过政府间的项目和非官方的交流,与中国分享经验和教训,支持和推动这些积极的变化,实现互利共赢。

Aut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