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s

Commentary

Op-ed

讓台灣政治回歸中道

Carlos Pascual and
CP
Carlos Pascual Former U.S. ambassador to Mexico, Senior Vice President for Global Energy - IHS Markit, Former Brookings expert
Richard C. Bush

September 15, 2007

台灣的民主體系呈現多重面貌。正負面趨勢同時存在,令人既樂觀又悲觀。烏雲 周遭會透出陽光,然而它們終究是烏雲。儘管如此,如果有人要問民主是否讓台灣 更加穩定,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台灣領導階層釋出的訊息顯示(中國方面尤其要注
意),他們很願意聆聽中間立場民眾的心聲。這類民眾既能 立

若 中國做為世界經濟火車頭的角色。 第一重面貌:

台灣在一九九○年代民主轉型的成果,至今維持不墜。島

舉推選政治領袖,以健全的立法程序訂立法律,新聞媒體自由發聲且蓬勃發展, 政黨與多元化的公民社會充分表達輿論, 馬英九的案子彰顯了司法獨立, 十年前出現的民主體制基本上並未改變。

第二重面貌:

台灣的民主體制儘管存在,但運作上仍是問題叢生。民主轉型過程固然成功,但 民主本身尚未鞏固。更遺憾的是,台灣的半總統體制、立法體系、政黨體系與選舉 體系狼狽為奸,鼓勵政治人物玩弄權術,輕忽政策。這些體制使責任政治大打折扣 ,鼓動你死我活的政治心態,導致政策陷入泥淖,為了遊戲規則而犧牲共識。

問題的關鍵在於結構與體系。特定政治陣營或許要為十年來的錯誤與今日的弊病

負責,但是台灣現行的結構與體系確實鼓勵政治人物偏離正軌。體制問題必須以體 制改革來解決,否則弊病將無法消弭。如此一來台灣人民將淪為輸家,台灣相對於 中國的劣勢將與日

第三重面貌:

有些人士認為,台灣的民主政治不利於區域和平與穩定,理由是島

法律地位,挑戰中國的法理權 益,刺激對岸做出強烈反應。抱持這類觀點的人士甚至相信,煽惑人心的台灣政治 人物會利用分離主張來操弄輿論,壯大自身實力。更重要的是,某些重量級的台灣 政治人物顯然也相信這一套。至於中國是否會主動採取行動改變兩岸現
領導人的意圖與行為,則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

的確,民主轉型之後的台灣社會,首度得以公開討論法理獨立,民主進
廿 同感蒸蒸日上,並藉由開放的政治體系影響 政府決策。以獨特方式捍衛台灣權益的「深綠」,成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儘管 如此,在台灣邁向下一屆總統選舉之際,國民黨與民進黨都推出

第四重面貌:

儘管台灣認同感與台灣法理獨立的追求水漲船高,但更

力量 立 識 立

解決方案的討論。大多數民眾期望海峽兩岸保持現 眾既反

對採取行動實現法理獨立,也不願接受北京當局提出的統一條件。

近來的研究顯示,台灣民族主義(台灣認同感、追求法理獨立、對中國的敵意) 最強烈的民眾,是在國民黨威權統治全盛時期成長的世代,年輕世代的心態則較為
關係 。

大部分台灣民眾反對在經濟上倚賴中國,但這些民眾顯然也瞭解,台灣經濟與中 國密不可分,而且台灣有足 來 連 更 生活,他們只要有機會以民主方式表達意見,就會將國民黨與民進黨 導向中間路線。

對台灣的總統候選人而言,這樣的現實既是機會更是指令:他們的選戰必須訴諸 中間選民。中間立場的策略強調
舉,彰顯台灣的民主體制是一股穩定的力量;其次 ,政治體系回歸中道之後,將開創政治改革的契機,矯治當前的許多問題,進一

中國其實不必恐懼台灣的民主,台灣民眾會做出對自身最有利的選擇。中國的

生它對台灣民主最為期待的結果:中間力量

為布魯金斯研究院副院長,卜睿哲為美國東北亞政策中心主任,中國時報 國際中心閻紀宇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