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from the Brookings-Tsinghua Public Policy Center is now archived. Since October 1, 2020, Brookings has maintained a limited partnership with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hat is intended to facilitate jointly organized dialogues, meetings, and/or events.
近年来,智库的兴起与发展正在中国掀起一股热潮,中国领导层对智库建设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2013年4月,习近平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重要批示,智库建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同年11月,“智库”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文件中;今年1月,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中国智库勾勒出未来的发展路线图。面对智库发展的蓬勃态势,中国国内在热议新型智库建设的同时,对国际智库的发展历程和经验也投入了更多关注。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仅直接指向提升国家软实力与政府决策质量的重要目标,它更被赋予了为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动力的重大使命。
2015年4月21日,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中美智库高端论坛”。论坛围绕中国的智库建设与国际合作展开了三场专题讨论,近2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发言。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女士为会议致辞。傅莹女士指出,中国现在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就需要好的建议和好的想法,需要人们的智慧,同时也需要了解其他国家,从其他国家当中去学习。中国的智库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离我们说的“现代的新型智库”或者说“当代的智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者要做很多事才能达到新型智库的水平,也是中国政策制定者所提出的水平。我们需要更好地来提供政策建议,我们要能够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政策意图。同时,中国智库建设也面临独特的困难,既有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困难,同时也有语言本身带来的交流问题。对于中国的智库以及中国的这些学会和研究机构来说,必须要意识到中国乃至世界发生的变化,要不断地去发展,要能够实现现代智库的标准。
论坛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和布鲁金斯学会执行副主席Martin Indyk做主旨演讲。李杨副院长讲到,中国社科院是国务院直属研究机构,有很多种方式来发挥智库的功能,有很多研究所和研究人员参与各个层级的国家政策制定,有自己的上报系统,研究人员会作为教师给从中央到地方各个部门的官员们授课,此外还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世。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在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包括对现有的机构做一些拆分,不久将会有11个整合的智库类研究机构挂牌并开始运作;还包括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宣传,实现智库建设媒体化、网络化;建立一套与现代智库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包括薪酬体系、用人体系。
Martin Indyk先生详细介绍了布鲁金斯学会的运作机制。布鲁金斯学会是美国历史最久远的独立智库,该学会主要从事和政策相关的研究,为美国政府提一些政策建议;该学会不做受托研究,主要从外部的角度来影响政府。 美国的智库有很大的影响力,智库专家能够带着他们的政策建议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然后再把这些建议真正制定成政策。布鲁金斯学会的资金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自美国政府,主要来自于慈善资金会、个人资金、企业以及外国政府。布鲁金斯学会强调研究的独立性,认为要在资金提供者以及学者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让学者不要受到资金来源的影响,能够去做独立的研究。
第一场专题研讨的题目是“中国特色智库:中国需要怎样的智库”,由中国人民大学王莉丽副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Arthur Kroeber发言并参与了讨论。胡鞍钢教授认为,每一个国家的智库和它的制度环境是相关,因此客户也不一样,智库应该强调专业化和提出一些新理念、新观念。刘亚伟先生认为智库的职能就是要影响政策的制定,一个根本原则就是要保持独立性,另外资金来源可能不同,最关键的是到底是为谁服务。Arthur kroeber先生认为中国的智库在过去30年对中国做出的贡献其实是非常积极的,现在需要多元化地发展,另外中国的智库应该更加开放,更多地和其他国家的互动。
第二场专题研讨的题目是“多元化的中国智库:新型智库如何突显自身独特性”,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主持,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共识传媒集团总裁周志兴发言并参与讨论。李成先生认为国际、国内、人才三方面的原因正在促使中国智库迅速发展,中国发展智库,至少在短期内,也许独立性不是其主要的追求目标,也许多元性应该是其追求的目标。柯银斌先生认为,中国特色就是多元化,新型就是要创造新型的价值,智库应该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有重点地实现自己的功能。周志兴先生认为智库的多元化不光是形态的多元化,还应该有思想的多元化,应该是很多多元化的集合。
第三场专题研讨的题目是“智库的国际合作:中国智库如何走向国际化”,由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主持,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亚太主任Joan Kaufman、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Kenneth Lieberthal、新华社瞭望智库主任编辑夏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姜春力发言并参与讨论。Joan Kaufman女士谈论了全球化的必要性,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大家一起了解从全球的角度碰到的一些问题。夏宇先生认为现在中国智库全球化的势头很猛,但是在深度和广度上还远远不够,全球化要求视野上和心胸必须是国际化、全球化的,要有全球化的目标,最后还要有一个好的运行机制能够和全球接轨。姜春力先生谈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全球智库峰会,为中国智库和国际交流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引起了中国政府对智库作用的重视,使得社会公众也越来越关注智库的声音。Kenneth Lieberthal认为智库能够以一种与政府官员相区别的方式去做对话和联合研究项目,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约200名听众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与专家学者们进行了精彩的交流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