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s

Research

未来五年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Content from the Brookings-Tsinghua Public Policy Center is now archived. Since October 1, 2020, Brookings has maintained a limited partnership with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hat is intended to facilitate jointly organized dialogues, meetings, and/or events.

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间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过去十年间的增长,不仅使中国社会面貌一新,也改变了世界。
中国的经济增长极大地改善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水平,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这个社会已经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互联网等日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但被连接的不仅是客流和货流,同时也是人和他们的思想。这个社会正在目睹历史上久违了的巨大财富积累和奢侈品消费,但同时出现的还有不断加剧的收入和财富不平等。这个社会给个人带来了更多的信息与机会,但同时国家的财力和政治控制力也在空前地扩张。这个社会依赖几亿廉价民工每天超时的辛勤劳动建筑了高楼、铁路、公路和桥梁,但这些创造了中国奇迹的人的头发已经开始变白,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安家、养老和医疗的需求。这一代人的子女则期望一个与他们父母所经历的截然不同的生活。当中国经济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久成为第一大经济体时,它对世界的影响不仅是经济的,从生产能力、资本供应、消费市场、能源需求、到技术创新潜力,也是政治的。中国更需要世界,世界也更需要中国。

由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和清华大学于2006年联合创立的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一个智库组织。创建以来,中心致力于对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深层动因和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研究报告、评论、公共论坛、研讨会等形式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中心建立五年以来,除开展上述工作之外,还形成了一个推进中美理解与合作、改善中美关系、加强中美公共政策研究交流和人才培养的独特平台。中心建立以来的五年,也正是中国社会经济和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五年。

未来的五年将更具有挑战性。它关系到中国在达到了中等收入水平之后将依照什么道路前行,是否能稳定地进入高收入社会行列,同时是否能够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大责任。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中国在未来五年中都将面临更深层的改革和更快的适应和调整。

本论文集是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学者对中国经济社会以及中美关系在未来五年和更长一段时期中所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分析判断。中国过去三十年尤其是十年中的经济腾飞使有些学者提出了以政府为主体导向发展经济的“中国模式”。本刊的开篇文章便是陶然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分析。与通常见到的对“中国模式”总结之不同的是,陶然从经济产业结构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三个维度同时分析中国经济最近二十年来变化的起伏与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学逻辑,指出这个模式所蕴藏的危机及加速改革的必要。

在陶然的开篇文章之后,是葛艺豪、 郑新业、余晖几位学者对中国经济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金融体制改革、财政税收制度、国有企业垄断与改革的分析文章。这些文章构成本论文集的第一部分,也即“经济”部分。本论文集的第二部分是对几个重大社会基础问题的分析。王天夫、杨燕绥、陶然、王丰从收入分配、养老金制度安排、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财政-户籍制度、以及人口变化等几个方面对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社会基础建设的挑战进行了分析。这是本论文集的“社会”部分。最后一部分,从中国国内转向世界,由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介绍分析美国政府在中国崛起后对亚洲政策调整的背景与意义。这是本论文集的“国际”部分。

在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之际,我们以此论文集与社会同仁分享中心研究人员对中国下一个五年的分析与展望。未来的五年将是充满不确定性和机遇的五年,也是对中国和世界都更具有挑战性的五年。我们希望此论文集能对理解现在、迎接未来有所贡献。

最后,中心感谢约翰•桑顿先生及美铝基金会对本研究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