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from the Brookings-Tsinghua Public Policy Center is now archived. Since October 1, 2020, Brookings has maintained a limited partnership with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hat is intended to facilitate jointly organized dialogues, meetings, and/or events.
2014年10月17日,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的“环境治理与公共健康”专题演讲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02会议室顺利举行。活动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中心主任齐晔主持,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孟健军作为主讲人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程红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作为点评嘉宾发言。三十余名学生、学者、媒体和企业人士参加了这次活动。
孟健军在清华-布鲁金斯中心演讲。摄影:侯晓军
首先,孟健军教授强调了环境治理理念的重要性,提出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公共政策制定以及实践的前提,应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以体现社会成本(社会痛苦)最小化为目的,而非简单追求行政效果最大化。随后,孟健军教授介绍了日本环境治理的机制以注重制度性、重视公平性和强调合理性为核心,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和市民以及专家学者的责任和参与,形成了环境政策实践的良性循环。接下来,孟健军教授从日本城镇化的政策实践出发,具体探讨了法体系和制度设计在日本城镇化过程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日本“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为日本强化公害规制提供的动因,以及日本城镇化和市民社会日渐成熟所带来的多样性需求和生活样式的转变。针对在中国频繁发生的“邻避”运动,孟健军教授通过介绍日本川崎市、北九州市解决“邻避”问题的案例,指出环境治理机制带来的均衡效应是解决“邻避”问题的关键。最后,孟健军教授指出政策机制的形成是一种从对立到双赢的过程,让居民运动、地方公共团体力量、政府的措施以及企业的应对努力共同发挥作用是日本环境治理带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程红光教授在点评中表示,孟健军教授通过考察日本经验,对环境治理从理念形成、机制设计到政策选择的基本思路做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对中国找到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很有启发意义。他还指出,面临严重的环境健康问题,中国应将环境健康风险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中考察。苏杨研究员则从城镇化的角度出发补充分析了中国的环境治理之道,并提出了挖掘底层制度原因、重视宏观统计数据的环境问题研究建议。
最后,在场观众围绕土壤与大气污染的具体治理路径、中国环境治理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日本的环境政策实践经验等话题与三位嘉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孟健军为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他于1995年完成东京工业大学理工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并先后担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拓殖大学海外形势研究所国际开发研究中心专职讲师以及拓殖大学国际开发系专职讲师。多年在日本旅学、研究的经历让孟健军教授对日本的环境政策实践有了日渐清晰、深刻的认识,他在本次讲座中便分享了日本在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治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并从日本川崎市、北九州市三个解决“邻避”问题的案例出发,着重探讨了环境政策机制形成的过程和基本思路。
齐晔主持本次活动。摄影:侯晓军
程红光和苏杨做点评发言。摄影:侯晓军
孟健军在清华-布鲁金斯中心演讲。摄影:侯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