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s

Research

中国的全球货币:为金融改革发挥杠杆作用

Content from the Brookings-Tsinghua Public Policy Center is now archived. Since October 1, 2020, Brookings has maintained a limited partnership with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hat is intended to facilitate jointly organized dialogues, meetings, and/or events.

中国的全球货币:为金融改革发挥杠杆作用继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以使中国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这些措施包括与外国央行订立货币互换额度、鼓励中国进口商和出口商在贸易交易中用人民币结算,以及迅速提升企业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持有人民币存款和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官员已对中国央行大量持有的美国国债的长期价值公开表示担忧,而且美元的全球统治地位也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这两大事实以及中国政府的上述举措在社会上引起了一种普遍猜测,即认为中国希望以人民币代替美元——首先是替代美元成为贸易货币,最终则将用作储备货币。

本文的观点则恰恰相反: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主要是关系到国内发展目标,即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和国内金融体系的自由化。次要考虑因素包括:降低中国出口企业的成本和汇率风险,并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流动。人民币用作国际金融工具或作为储备资产的潜力受到严重制约,原因在于中国政府不愿意接受随之而来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性转变,特别是政府会对国内资本配置、汇率、资本流动及其自身借贷成本失去控制。

本文试图通过解决以下问题来认识人民币的国际化计划:

  1. 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2. 2008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措施

  3. 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依据

  4. 与货币国际化的先例进行比较,特别是与1913年以后的美元、20世纪60、70年代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以及1970年至1990年间的德国马克和日元进行比较

  5. 了解货币国际化与国内金融自由化之间的联系

  6. 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前景和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