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s

Commentary

中国为何走向欧洲?

近期的国际焦点多集中于中国南海,而中国及其贸易投资伙伴欧洲之间正在进行的经济发展活动却讲述了一个不同而又微妙的故事。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六月 及七月对欧洲的访问对于全世界、特别是美国来说,都是一个提醒:相比发起区域性争端,中国政府有更多方式去伸张其利益。李克强总理在布鲁塞尔所提出的中方 希望希腊留在欧元区的这一发言,体现出中国愿意在更广的范围、就经济议题发声。由于希腊债务危机可能会削弱欧盟在全球商业金融中的力量,这些潜在风险非常 值得注意。

中国在欧洲的经济活动于2000年初起开始增长,并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增速显著。中国于此开始多样化 其债券组合,其表现为除了单一性地购买美国国债,中国还投资了欧洲债券。另一方面,中国远洋运输公司还在雅典的Piaeus港获得了长达35年的特许权, 由此成为了希腊最重要的投资者之一。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中欧关系对于中方长远的利益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对于中方来说,加强 与欧洲的联系是相较于依附美国发展的另一种发展模式。中方同时强调,希望与欧洲各国能够深化联结,促进经济共同繁荣。

与中国交易的是与非

李克强总理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席了年度中欧领导人会晤,并庆祝中欧建交四十年。迄今,中欧每日的贸易往来超过了10亿欧元。但是欧洲应该如何抓住这样的 机遇?首先对于各国而言,关键是如何保障中欧关系符合欧洲长久以来形成的规范和准则。无论中欧合作关系加深的前景有多大,对于两方经济发展前景有多么诱 惑,如果无法使经济维系在现有的规则制度框架下可持续发展,则双方合作也只能变为空谈。
目前,中国与欧盟正在讨论的 问题包括: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一份关于科技合作的新协议;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税条约;和在12月巴黎会议前关于气候变化的一份联合声明。中欧目前 正在商讨的“欧洲战略性投资基金会”价值3150亿欧元,并且对于中欧长期合作有深远影响。中国与欧洲加强贸易和投资,是对于其旨在连同中亚、南亚和东南 亚地区的基础建设项目“一带一路”的很好互补。然而,欧盟对于中国“16+1机制”(旨在扩大中国与中东欧的经济合作)的不满,使得其对中国的支持一直有 所保留。

欧洲领导人通常规避所有中国的敏感问题,然而欧盟决策者们认为,这些问题不可能永远被忽视。人权问题、对于西方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打压、网络安全等话题并未出现在最近的布鲁塞尔会见上。然而欧盟委员会已与中国进行了逾60次低级别对话,来讨论这些不同的问题。

对于中美长期对峙不下的中国南海问题,德国和法国则选择依照布鲁塞尔会见达成的声明:欧盟委员会针对过去两年多次出现的海事争端只发表了两份文件。欧洲各国 对于海洋法十分看重。中国南海的僵持局面会对北极地区,甚至地中海地区造成影响。因此欧盟强调,强烈反对任何国家单方面采取行动改变现有局面。

欧洲各国与中国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合作,与之相反的是,他们在亚洲安全方面却起了极小的作用。与美国不同,欧洲各国在亚洲只有少量驻兵。同时,中国十分擅长于满足欧盟各成员国的不同需求,通过提供投资和经济合作来分散欧洲各国在亚资本。

统一立场

中国在欧洲不断加强其政治经济影响,这使得欧盟各国必须加强合作并且统一立场。同时,欧盟与华盛顿也需加强沟通。即使欧盟各国有共同的利益所在,这依然不能 阻止中国通过各国不同情况“投其所好”,“趁虚而入”。比如,布达佩斯自愿成为“丝绸之路”项目的欧洲终点国。同样,伦敦对于习近平主席将在今年十月的到 访表示强烈欢迎。
欧洲领导人们明白,如果以各国之力单独面对中国,只会削弱欧盟的力量。通过将“丝绸之路”与欧洲基 础设施建设计划相连接,中国希望可以在全球经济中起到更主导的作用,也希望加强其对欧盟的影响。然而,全球贸易秩序的未来发展并不明朗,欧洲必须谨慎行 事,对其可能带来的后果考虑周全。

因此,欧盟各国必须加强内部合作,一起应对充满经济野心的中国。中国一直主张,市 场秩序应当根据其不断增长的经济比重有所调整。然而欧洲各国需要发出明确信号,未来的经济秩序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且符合之前建立的合作条款。加强与 美国的交流沟通可以更好的传达这个信息。总而言之,欧盟需要展现其团结协作保护欧洲利益的决心,从而促进中国建立更多对双边和全球经济有利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