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s

Research

中美峰会之后:责任在于朝鲜与韩国

1 月 19 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晤,这不仅是 2011 年国际关系的重要开端,还对全球经济、环境、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朝鲜的难题是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而鉴于此前中美对于 2010 年朝鲜军事挑衅截然不同的回应态度,此次中美能否达成共识吸引着双方官员以及外界的密切关注。

中美双方在朝鲜问题上分歧很大,甚至曾一度影响胡锦涛主席筹划已久的访美之旅,但最终奥巴马总统的个人干预和随后中方在思维上的现实转变使得此次胡主席访美得以成行。2010 年 3 月,朝鲜击沉了韩国的一艘海军舰艇,11 月又对韩国延坪岛进行了炮击,同时还开展了铀浓缩项目,这一系列举动均导致中美关系在过去一年里波折不断,甚至一度在 2010 年末跌至谷底。 

2010 年 12 月 5 日,正是在延坪岛炮击事件后时局最紧张的时候,奥巴马总统致电胡锦涛主席,希望中国能严加管束朝鲜,敦促朝鲜停止对韩国的军事敌对。中国派出了外交政策高级官员——国务委员戴秉国——前往平壤。不久之后,针对韩国进行的军事演习,朝鲜一反之前声称要做出的猛烈回击,而是采取了低调的回应方式。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得以缓和,胡奥会晤的障碍也得以消除。

奥巴马总统强烈的个人干预似乎是重要原因之一。2010 年 12 月 26 日,专栏作家大卫·伊格内修斯 (David Ignatius) 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在电话中,奥巴马总统甚至告诫胡锦涛主席(援引伊格内修斯的文章):“因为朝鲜这个核国家的鲁莽草率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的安全。”[1]伊格内修斯还表示,白宫方面认为中国理解奥巴马总统的语义,并警示朝鲜要做出让步。这一事实表明,只要中国想要管束朝鲜,它就一定能做到。

中国对于朝鲜的影响力

冷战时期,中国和前苏联均在政治、经济上帮助了它们的社会主义盟友朝鲜。金日成的“等距外交”策略使朝鲜受到了来自两个相邻大国的诸多帮助。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转变,导致两个邻国戏剧性地纷纷减少了对朝鲜的援助。但多年以来,朝鲜一直面临着糟糕的经济状况。例如,1994 年严重的洪灾使朝鲜损失惨重,并引发了饥荒,随后朝鲜更是蒙受了慢性螺旋式的干旱和洪灾。朝鲜得以支撑至今多半得益于外界的帮助,如韩国的“阳光政策”和中国对朝越来越多的帮助。在 2005 年左右短暂的市场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迹象之后,平壤方面决定对内严格管制,对外展现强硬。朝鲜于 2006 年和 2009 年进行了两次核设施试验,这不仅不能巩固政权,反而会对其造成危害,这也与国际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背道而驰。

对于联合国针对朝鲜于 2006 年和 2009 年两次核试验做出的制裁决议,中国表示赞同。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此举被视为切实履行了责任,因而备受国际社会盛赞。之后,对于朝鲜的一些贸然草率的挑衅行为,中方也越来越不满,然而颇具反讽意味的是,中方对朝越来越强硬的立场反而使朝鲜更加依赖中国。[2]

长期以来,中方一直表示并不具备足以影响朝鲜的作用力,但美国等其他国家则认为恰恰相反。事实上,大量数据均表明,在朝鲜经济状况不断恶化、越来越受外界孤立的情况下,中国给予了朝鲜大量的食品和能源援助。或许除了中国自己之外,没有人会怀疑中国足以在政治上、经济上影响朝鲜。而中国表示不具备影响朝鲜的能力这种说法的确是个谜。

权衡轻重缓急

但中方却极不愿意运用这种影响力。2010 年,中方拒绝同意朝鲜应对韩国“天安号”舰艇沉没负责的说法,也拒绝在公开场合批评朝鲜对延坪岛进行的炮击,同时还拒绝指责朝鲜发展铀浓缩项目的行为。而且,中方还不同意联合国就以上任一问题展开讨论。国际社会的压力也未能影响中国。

许多新闻报道中引用了一些人想象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保护朝鲜的原因,这些分析似乎也言之有理。典型的说法是一旦失去了中国的援助和保护,金正日政权就会垮台,而这会对中国的安全和经济利益构成潜在威胁。这种说法还认为,中国边境的不稳定和潜在的混乱多多少少会危及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和平环境。但与之相反,一些权威评论家则认为这种说法还只是想象,有些夸张。他们认为,后金正日时代的朝鲜所带来的混乱将远不及朝鲜危险的军事冒险主义和骇人的核武器项目。

更确切地说,中国目前很明显是在打朝鲜牌,通过支持朝鲜来抵消中国被美国或其他对手控制的感觉。对于中国而言,长期以来既要平衡好中朝关系以及中国在朝鲜的利益,又要面对不断呼吁中国扮演负责任的大国角色的国际呼声,的确是个两难之选。

中国依然在崛起。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逐渐提高了其在诸多国际问题上的话语权。在不断发展成为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的同时,中国依然要关注内部的稳定。针对 2010 年中国保护朝鲜的行为,有一种学派观点认为,平壤当下正在进行政权交接已经得到中国默认,而朝鲜的挑衅行为与这种政权更迭不无关系。基于不干涉其他主权国家内政的外交政策,中国并未对其进行干预。中国政府可能觉得,对于朝鲜政权交替的干预可能会对 2012 年中国自身领导集体的交接工作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然而这种态度受到了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多方驳斥,他们认为,中国的默许可能使金氏家族敢于做出挑衅行为。

尽管朝鲜惹出的麻烦不断,但中国方面还是机敏地视其为盟友,从而建立起一个缓冲地带,用以应对外国对中国的包围孤立政策和遏制政策。但中国可能也已经强烈地感觉到,如果没有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信任,中国的和平崛起便会受到抑制。中美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因此,中方更加重视胡锦涛主席的此次访美之行。在峰会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胡锦涛主席也多次强调中美之间需要建立相互信任。

达成共识?

2010 年中国对朝鲜的政策让美国等国家颇为失望,但这些政策并不一定旨在保护朝鲜。在中国政府看来,当下局势比不确定的情况更为有利,因此,这些政策可以解读为中国出于防止区域局势更趋紧张而做出的努力。而在美国看来,只要能通过维持和日韩的同盟关系来确保在东北亚的战略优势,当下的局势也是比较有利的。近年来,美国一直建设性地调和与中方的分歧,使中国逐渐担当起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角色。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作为对 2009 年奥巴马访华的回访,此次胡锦涛主席访美筹划已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0 年的种种波折(不仅只是朝鲜问题)阻碍了中美建立战略互信的进程,但北京和华盛顿方面均没有忘记,作为主要的利益攸关方,它们需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更现实地来说,胡锦涛主席此次访美是修复两国关系的重要催化剂。鉴于此次国事访问的重大历史意义,中国不会让朝鲜问题对其构成影响。对于美方而言,其必须要和中方合作,共同解决伊朗核问题、朝核问题、贸易和国际经济问题等诸多问题。在这种现实主义的引导下,2010 年 12 月中旬美国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访华,2011 年 1 月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访美,为胡锦涛主席此次访美进行铺垫。

因此,胡锦涛主席此次访美已是势在必然,但中美能否发表联合声明依然不得而知。峰会达成的共识必须涵盖所有正确、积极的方面,而这些共识往往会体现峰会的成果。共识中关于朝鲜半岛的篇幅符合正面、积极的标准。

责任在于朝鲜与韩国

2011 年 1 月 19 日,《中美联合声明》发表,体现了中美作为世界大国的重要领导地位,也展现了两国准备在广泛领域扮演的建设性角色。

《中美联合声明》第 18 段中如是写道:“中美一致认为……保持朝鲜半岛和平稳定至关重要。”双方“对近期事态发展导致半岛局势紧张表示关切。”双方强调提升朝韩关系的重要性,一致认为“朝韩开展真诚和建设性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此外,“鉴于半岛无核化……至关重要”中美双方重申“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步骤实现无核化目标……”在这种形势下,双方还“呼吁采取必要步骤,以尽早重启六方会谈进程,解决这一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3]

与 2009 年 11 月奥巴马总统访华时中美发表的联合声明有所不同的是,这次双方并没有表示“愿与有关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协商对话,全面实现六方会谈宗旨和总体目标。”[4]相反,中美双方此次意在敦促朝鲜与韩国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重启会谈(包括朝韩间会谈和六方会谈)。尽管朝韩重启会谈需要跨越巨大鸿沟,但目前责任已经落在了朝韩两方,它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而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首先,朝鲜方面必须重申遵守 2005 年发表的六方会谈“九·一九”共同声明,承诺放弃核武器和核项目。但这还远远不够,朝鲜必须如承诺的那样,提前废除位于宁边的核设施,并表明愿意把如何处理去年 11 月公开承认的铀浓缩项目提上日程。这样才能使会谈不只为谈而谈,方能取得进展。会谈之前,朝鲜还必须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观察员确认其准备状态。这些具体行为可以体现出朝鲜是严肃认真地对待美韩的要求。

首尔方面目前拒绝重返六方会谈,除非平壤方面对“天安号”舰艇的沉没和延坪岛炮击事件负责,同时表现出“无核化”的诚意。但是韩国也必须做出让步,一个可能的选择是把朝鲜的军事挑衅和重启六方会谈分开来看。目前已有初步迹象表明,朝韩双方愿意为稳定半岛局势跨出“必要的一步”。1 月 20 日,也就是《中美联合声明》发表后的第二天,韩国国防部长金宽镇接受了朝鲜方面关于举行两方军事会谈的提议。

前观远瞩

然而,中美两方必须督促朝韩根据上述声明内容调整各自立场。朝韩必须深化战略对话,从而建立合作信心,共同解决地区和国际问题。

如果胡锦涛主席此次访美营造的信心和合作氛围得以付诸实践,中国就能完成合理化其对朝政策中的矛盾这一历史使命。对于朝鲜世袭制权力交接的认同使中国具备了影响力,它应该告诉朝鲜:“不放弃核武器项目,你就不能维持政权。核武器只会妨碍你的统治,而不是威慑到他人。”中国应该敦促朝鲜按照上述要求采取具体步骤;朝鲜只是单单表示愿意重返六方会谈还远远不够。在为六方会谈的重启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后,中国应该确保会谈从 2008 年的停滞点重启。最终,这些努力应理解为旨在促使朝鲜作出改变,而非旨在导致朝鲜灭亡。

 


[1] 大卫·伊格内修斯,《奥巴马的外交政策脊梁》,见于《华盛顿邮报》,2010 年 12 月 26 日,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10/12/23/AR2010122304420.html。美国官方对于胡奥会晤的解读则含蓄许多,表示奥巴马总统敦促中方与美方等一道向朝鲜明确表示朝鲜的挑衅行为是不可接受的。新闻秘书办公室《解读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的电话》,白宫,2010 年 12 月 6 日,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0/12/06/readout-president-s-call-with-president-hu-china.

[2] 朝鲜 87% 的油耗量、80% 的日用消费品和几乎一半的粮食均来自中国,朴秉宪,《胡锦涛时期的中朝经济关系》,《朝鲜焦点》,2009 年第三期(秋)

[3] 美国新闻秘书办公室,《中美联合声明》,白宫,2011 年 1 月 19 日

[4] 美国新闻秘书办公室,《中美联合声明》,白宫,2009 年 11 月 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