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ing young people’s voice and agency in and through research and policy

LIVE

Centering young people’s voice and agency in and through research and policy
Sections

Commentary

中国煤炭消费真的已经达峰了吗?

coal pier

Content from the Brookings-Tsinghua Public Policy Center is now archived. Since October 1, 2020, Brookings has maintained a limited partnership with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hat is intended to facilitate jointly organized dialogues, meetings, and/or events.

Editor's note:

本文英文原载于中国日报网。

2013年以来,中国的煤炭消费已经持续平稳地下降了好几个百分点。2016年,我们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期刊上发表文章,称中国的煤炭消费已经达峰。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先生很快肯定了文章结论,他进一步地建议政府发表关于煤炭消费达峰的官方声明。然而,在2017年,煤炭消费情况似乎有些出人意料:煤炭价格急剧上升,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增长,煤炭存储量急剧下降,煤炭消费发生了反弹。去年11月,全球碳项目(Global Carbon Project,下称GCP)在联合国COP23气候变化框架论坛上发布的报告中,作者预测2017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会增长3个百分点,并且中国的碳排放量会增加3.5%,是全世界碳排放量增长2%的主要贡献国。很多专家开始担心中国去碳化进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一些学者仍然对中国煤炭消费量是否已经达峰存疑。

首先,中国的煤炭消费上升3%很有可能是过度估计。这份预测是基于来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CCIA)和国家能源局2017上半年的两份数据,当时中国的煤炭消费确实发生了反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计煤炭消费量增长5%,国家能源局预计增长1%,这两份预测相差了1亿吨。GCP的报告看起来只是简单地把这两份数据取了一个平均值。然而这种处理并不符合年度比较的通用方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消费数据并不被用于官方数据报告。首先,协会只包含了大型煤炭生产商的数据,这些大型煤炭生厂商与较小的煤炭生产商的情况不同。另外,它对煤炭库存的估计与国家统计有一些不同。在2016年,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计算中国煤炭库存下降了大约2.4亿吨,致使对消费总量变化的估算比官方公布的数据高了2个百分点。因此,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在研究规模以上企业中很具有代表性,但它并不是估计煤炭消费量,尤其是进行年度比较的最好的数据来源。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基本上与官方发布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符,而且更准确地做了年度对比。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在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煤炭消费达28.1亿吨,相较2016年同期增加不到1%。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做出了一个相似的预测,约为28.2-28.3亿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煤炭消费量可能会在2017年发生约1%的反弹。总的煤炭消费量将达到38.2亿吨,比2015年少1.5亿吨,比2013年少4.2亿吨。即使中国煤炭消费像GCP公布的那样增加3%达到39亿吨,它仍然比2015年的40亿吨少很多,更不必说2013年42.4亿吨的顶峰消费量了。

由于GCP对数据源的不当使用,其对全球碳排放以及其中来自中国的贡献,特别是来自中国煤炭消费增长的贡献,很可能具有误导性。如果按照根据GCP的基本假设,2017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可能接近1%,而不是3.5%,并且仍低于2014年的水平。

我们坚持于2016年做出的判断:尽管煤炭仍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煤炭驱动的经济增长已经终结。

为应对空气污染问题,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实行煤改气、煤改电政策,相关政策对煤炭的替代作用将抵消部分能源和工业中的煤炭消费的反弹。因此,天然气消费量在前十个月上升了17%。预计2017年全年,天然气将代替4700万吨的煤炭消费。

进入第四季度,煤炭消费增长的势头有所趋缓。9月份,占总煤炭消费量75%的火力发电和钢铁产业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0.5%和1.4%,10月份分别下降了2.8%和1.3%。11月份,煤电发力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4%。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未来数年的煤炭增长依然乏力。首先,在宏观经济层面,政府制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大可能高于2017年的目标。第三产业将继续替代建筑业与制造业等传统高耗煤行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调控下,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史上最严酷的寒冬。对房产税的预期将导致房地产市场从“买入”模式转变为“销售”模式。

我们坚持于2016年做出的判断:尽管煤炭仍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煤炭驱动的经济增长已经终结。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正深陷债务泥潭,无力再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公开承认GDP数据以及政府收入造假。所以,我们坚持于2016年做出的判断:尽管煤炭仍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煤炭驱动的经济增长已经终结。

另外,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继续发挥改善能源结构的作用,这种改善效果对北方雾霾严重的地区尤为明显。随着煤改气政策的推进,未来在中国北方将会有更多的天然气作为采暖燃料用以替代散煤。

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是清洁能源。太阳能发电成本再创历史新低,以至于已经可以和煤电竞争。如果弃风限电问题得到解决,风电也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尽管如此,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超过60%。长远看来,虽然年度和季度的波动在所难免,在现行能源政策和以重工业与出口为主导到以服务业和内需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未来煤炭消费将总体保持下降趋势。

毫无疑问,中国煤炭消费已经达峰,煤炭驱动的经济增长业已终结。

Authors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is committed to quality, independence, and impact.
We are supported by a diverse array of funders. In line with our values and policies, each Brookings publication represents the sole views of its aut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