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s

Commentary

Op-ed

重新平衡中美关系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是一个日渐强势的经济大国。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最富有的经济体之一。尽管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总量日渐靠拢,但在人均收入、制度建设和金融发展水平等方面,两国仍存在巨大差距。

尽管如此,利用日渐增长的经济实力,中国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中国指责美国采取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伤及其他国家,从而成功地在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上取得制高点;许多新兴市场都受到了来自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低息资本的冲击,而中国的这种观点也得到了这些市场的响应。另外,中国还利用其经济实力与多个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结成了伙伴关系,这些经济体支持中国政策,将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视为其自身增长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策源地并面临飙升的公共债务,美国则处于守势。另外,美国被指利用其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地位进行财政挥霍和过度消费。美国的这种状况其实非常脆弱,其之所以持续存在,也许只是因为缺乏由深度大且流通性好的金融市场支撑的替代性强势储备货币。

从美国方面来看,多个刺激因素继续影响其与中国的双边关系。美国指责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其贸易赤字和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这种政策之下,中国央行强力干预外汇市场,从而防止人民币对美元和其他货币升值。另外,美国还有很多其他关切,比如中国政府阻止美国制造商和金融机构进入其快速增长的市场、对中国出口商进行高额补贴以及通过其支持本土创新的政策(在政府技术设备采购中偏向中国企业)和缺乏力度的知识产权保护伤害美国制造商。

最近几个月以来,美国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采取了攻势,以期重新获得对全球经济失衡原因的论述权,与中国一较高下。这种策略在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 1 月 12 日的一次高调演讲中达到了顶点。

盖特纳在演讲中说,中国已成为主要的经济强国,并启动了多项改革。他指出,尽管如此,中国仍须进行大幅改革,其中很多因素受到美国的关切,但归根结底符合中国的利益。这些因素包括更开放的市场、公平的贸易政策、更灵活的汇率机制以及增长再平衡,旨在减少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同时促进个人消费。

耐人寻味的是,盖特纳也提出了明确的交换条件,指出中国如果要实现其在双边关系中的目标,必须充分满足美国的利益。中国的目标包括获得高科技产品、投资机会以及作为“市场经济体”进入美国市场的同等待遇。美国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地位。

在货币政策方面,盖特纳承认中国自 2010 年 6 月中旬改变与美元挂钩的政策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在名义上已升值约 3%。另外,鉴于中国的通货膨胀高于美国,人民币实际的升值幅度还要更大。

盖特纳强调,尽管人民币已适度升值,但目前人民币汇率远非完全由市场决定。他认为,这对中国具有负面影响,因为这有碍于制定有效而独立的货币政策,伤害了美国以及中国的其他贸易伙伴,并通过导致全球经济长期失衡而消极影响全球金融稳定。

在这个问题上,最近的两项数据描绘了一幅混杂的图景。据中国发布的数据,中国 2010 年的贸易顺差大幅减少,仅为 1850 亿美元,远低于 2008 年巅峰时的 2950 亿美元。另一方面,中国积累的外汇储备在 2010 年达到了 4480 亿美元,表明中国大规模介入外汇市场以防止人民币大幅升值。

由于多名众议院共和党要人认为在贸易和货币政策方面对中国采取行动并非当前立法的当务之急,近来美国国会在这一问题上的论调有所缓和。但在参议院各委员会中,这仍是一项关键问题,他们可能在这一问题上继续施压。未来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就业形势。虽然目前美国的就业率正在改善,但仍然较为乏力。

除非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美中贸易逆差继续扩大,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之路继续步履维艰,否则,虽然中国的货币问题或将继续翻腾,但不会升温。

在贸易方面,奥巴马政府已经采取了激进的策略。美国对部分中国进口产品实施了单边贸易措施,另外还针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多次向世贸组织起诉了中国。最近,为保护美国公司的竞争利益,美国采取了直接行动。例如,为反击中国公司的投标,美国进出口银行向巴基斯坦铁路有限公司提供低廉的融资,帮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赢得为该公司提供火车的招标。

这些措施旨在向中国传达清晰的信息,即美国愿意对抗中国违反国际惯例和标准的政策,与中国一较高下。奥巴马政府通过声明和行动向中国表明,如果美国感到中国在颠覆既定的游戏规则,美国将针锋相对,绝不会回避冲突。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美前夕的讲话也表明了中国有意与美国建立平等的、更有成效的关系。这些讲话透露出中国日渐增强的自信,亦即尽管中国自身发展仍面临诸多国内挑战,但在从支撑世界经济增长到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系列全球经济事务中,中国已经拥有了主动权。

胡锦涛的讲话表明,中国将以所拥有的相对实力为基础来应对美国。他明确表示,中国有意开放市场,实现汇率自由化,并改革政治体系,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将按自己的节奏行事,不会屈服于美国要求实施更快或更广泛的改革的压力。

胡锦涛承认,中美两国存在潜在的冲突点,但表示中国愿意以广泛合作而非嫉恨的态度坦率解决这些分歧。中美两国能否管理好两国关系紧张的源头还有待观察,但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好的征兆,那就是在与奥巴马总统会晤之前,胡锦涛主席选择了一种和解而非对抗的基调。

中美双边关系至关重要,在多项全球问题上发挥着决定作用,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打破贸易谈判僵局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尽管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但实际上中美两国已经在多个领域进行了颇有成效的合作。例如,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侯召开的 G20 峰会上,两国都强烈支持采取协调性财政刺激方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管理改革和资本重组方面,两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在防止欧洲经济体崩溃并削弱欧元方面,两国也拥有共同利益。

两国领导人都明确认识到相互合作而非冲突所带来的互利。尽管如此,两国仍需审慎维护双边关系,通过管理好紧张关系的源头并强调相互合作的长期利益,确保双方任何一方都不因一时的国内政治形势而背离理性的集体决策。

查看关于中美双边经济关系的更多数据和分析»

普拉萨德是康奈尔大学托拉尼贸易政策学高级教授、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兼国际经济项目新世纪委员会主席,并曾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分部部长。顾唯实是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系研究生。

备注:本评论最初于 2011 年 1 月 13 日发表,现已进行更新,以反映胡锦涛主席的讲话;数据已在 PDF (英文)版本中进行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