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向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作证时,埃斯华•普拉萨德讨论了中国的“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旨在转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力图通过短期和长期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
尊敬的斯莱恩和马洛伊主席、各位委员,感谢给我这次机会,和大家探讨中国“十二五”规划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和改革战略的影响。
中国“十二五”规划勾勒了中国短期宏观经济管理和中长期经济结构转型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该规划可能预示中国经济发展将步入一个转折点,因为其着重强调经济发展重心将从追求高增长向追求增长的质量、平衡性和可持续性转移。
温家宝总理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做的报告和其它相关文件集体呈现出了一种有趣的平衡,一方面称赞中国过去五年来的经济表现以及在全球危机中所表现出的恢复能力,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发展将面临的巨大挑战做出了清醒的评估。
该规划文件内容广泛,列出了多项改革重心。文件强调将通过各种政策措施调控物价,这清晰地表明了中国政府近期的工作重心在于管控物价压力。
该规划包含一系列中期目标,但针对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提供的具体信息却很有限。相比之下,规划在如何达成调控物价等近期目标方面则更为具体,涵盖了正在实施或审议的各项相关措施。
规划的中长期目标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取得更好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规划指出,将重新平衡经济增长模式,改变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以及使一般家庭从经济增长受益更多,但具体如何实施这些改革,还存在重大挑战。
规划文件向地方政府传达了直接而明确的信息,亦即地方政府应将工作重心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经济社会综合发展。但地方政府所面对的刺激因素能否轻易改变?这一点目前尚不清楚。
规划揭示了中国在解决短期问题和推进中长期结构改革方面面临的部分矛盾。例如,增加工人工资与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背道而驰。规划还显示将采取进一步措施放松对资本流动的控制,但同时又指出,热钱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的流动性,加剧了通胀压力。
规划强调,将进一步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步伐。尽管如此,规划却并未提供实现这些目标的相关细节。相比而言,在直接关系中国一般家庭的政策方面,如控制物价、增加工资和就业以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等,规划则提供了更多的详情。
虽然改革议程清晰,但政府是否有政治决心推动这一雄心勃勃的议程则不够明确,因为政府必须克服希望维持现状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并应对改革可能产生的短期混乱的压力。无论如何,如果中国领导人希望维持其合法性和社会稳定,除了改革之外,别无选择。
Commentary
Testimony中国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策略
June 15,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