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内容现已存档。自2020年10月1日起,布鲁金斯学会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保持着有限的合作关系,旨在推动共同组织对话、会议,和(或)活动.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气候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水资源缺乏使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都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这些问题将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将在改善环境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也许是最重要的作用。
一、全球经济趋同发展,生态因素制约经济增长
如果没有政治灾难和生态限制,萨克斯教授这样描述了未来世界的图景:人口将从今天的65亿增长到2050年的90亿,人均收入增长四倍,世界经济总量增长6倍至300万亿美元。同时,世界经济正处在强劲的趋同过程中,尤其是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国家,而即使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也有一天会加入富国与穷国的差距缩小的这一进程。由于亚洲人口将占到世界人口的60%,随着收入趋同,以中国和印度为主体的亚洲经济总量也将在2050年占到世界的50%以上。
但是,环境问题可能成为这一趋势的最大挑战。由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低收入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国家的推动,而这些国家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积累还不够,经济增长的方式仍表现为粗放型,未来二氧化碳、硫化物的加剧排放无疑会恶化全球环境。
环境的恶化主要反映在生态方面,而不是资源方面,因为矿产资源总量还足以维持人们目前的消耗。
人类的活动正在受到生态潜能的限制。按照斯坦福大学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即便是产出不增加5倍,人类对生态体系的影响也很大。现在人类已经占据了地球人类可使用的光合作用的50%,这意味着将来的经济增长中我们已不再可能将我们的种植产量、灌溉量等数倍增加(除非采用其他更明智的增长方式),因为已经没有这样的生态潜能。
生态系统已经变得混乱,比如说人类使用化学物质,如氮肥,破坏了自然的氮循环的过程——通过氮的循环给人和动物提供蛋白质,当人或动物死去之后,尸体得到分解,氮又回到生态循环之中。氮肥引起的富营养化过程使很多水生动植物濒临灭绝,同时导致了其他一些种类过剩,造成生态系统混乱。
这些都将产生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如果不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气候与生态问题将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可预计的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走到生态系统——一个由水、气候、土地、植物种类等共同组成的系统——的边缘,又如何能讨论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受制于生态的限制,整个GDP会增加6倍又怎么能够实现?
与会人员
主持人
嘉宾
Jeffrey D Sachs
嘉宾
易纲 Gang Yi
嘉宾
樊纲 Gang Fan
嘉宾
胡鞍钢 Anang Hu
更多信息
To subscribe or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to our top event topic lists, please visit our event topic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