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s

Commentary

Op-ed

仅“单独”家庭生二胎远远不够

Feng Wang
Feng Wang 前布鲁金斯专家, 加州大学尔湾校区社会学教授, 复旦大学讲座教授

March 10, 2011

Content from the Brookings-Tsinghua Public Policy Center is now archived. Since October 1, 2020, Brookings has maintained a limited partnership with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hat is intended to facilitate jointly organized dialogues, meetings, and/or events.

【财新网】(评论 | 王丰)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正在召开。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政协委员王名、刘大钧,全国人大代表纪宝成等人再次提出,要尽快终止“一胎”政策,城乡普遍放开“二胎”。这一建言,引起媒体和公众强烈关注。

作为人口学家,我认为中国应尽早开放“二胎”,以缓解即将到来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危机。同时,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政策设想提出,中国可逐步放松生育控制,比如先从“单独”家庭(夫妇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生二胎开始。

该方案看上去容易实施,却并不可行。中国正在面临严重的人口发展失衡,如没有生育政策的调整,这种失衡会加剧,最终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尽快开放“二胎”生育,仅仅对“单独”家庭开放二胎,远远不够。

“单独”生二胎的设想,其调整的方向和动因,与人口学家的研究、社会公众的呼声方向一致,标志着中国社会认识人口问题的进步。但是,必须指出,中国当前需要的是立即开放“二胎”,而不是“单独”生二胎。

我的理由有四:

第一,“单独”生二胎,难以根本解决人口问题。每个家庭至少可以生两个孩子,这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常态。现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核心弊病在于,一个家庭不能有两个孩子。今后,生育的政策调整,目标应是不能再造就新的独生子女。“单独”开放二胎,依然会强迫造成新的独生子女。要知道,生育是公民的权利,迟早要还给家庭和个人。

第二,“单独”生二胎,违反权利平等原则。仅对“单独”开放二胎,显然赋予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育权。在法治社会中,把生育孩子的数量与其父母的生育行为挂钩,是一种封建的做法,早已过时了。对今后打算生儿育女的夫妇而言,其父母到底生了多少孩子,绝不能作为判断其能生几个孩子的标准,更不能作为惩罚他们的手段。

第三,“单独”生二胎,对化解即将到来的老龄危机无济于事。从长远看,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所谓在“世代更替水平”上,一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动态稳定。目前,中国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已持续20年了。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人口老化加剧,总人口将持续减少,由此会对经济发展、养老金支付带来严峻挑战。

应当看到,目前每年低缓的人口增长是由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带来的惯性使然。十多年后,这种人口增长的惯性即会转为人口负增长的惯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夫妇自愿只生一个,甚至不要孩子。如再对非“单独”夫妇生育二胎施加限制,既对家庭和社会无益,更属不智。

第四,对中国而言,现在从“单独”生二胎起步已经太迟了。与周边国家或地区比,中国对人口形势变化的认识与反应,至少滞后了十年。韩国在生育率水平低于世代更替水平10年后,开始实行温和的、鼓励生育的政策;新加坡是在12年后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台湾地区则等了15年,日本等了17年。

但是,中国生育水平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已有20年之久,却仍在继续严格控制生育的政策。以目前最乐观的假设,中国即使在五年内把政策由严格控制转为鼓励生育,届时距生育水平降至更替水平之下高达25年,这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相比,更是滞后了10年。

对中国决策者而言,如果人口发展的长期目标不是减少人口规模,加速人口老化,那么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从长远来讲,不会造成人口总量的增长。事实上,即使在官方政策框架下,独生子女政策也并非基本国策,只是已经和正在付出巨大代价的紧急措施。

常识告诉我们,任何紧急措施都不应变成常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既然独生子女政策应及时退出历史舞台,退出时就应该干净、彻底,不能拖泥带水。因此,开放“单独”生二胎的设想并不可行,正解是尽快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城乡普遍放开二胎。

作者为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特聘讲座教授)

阅读中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