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s

Commentary

Op-ed

中国人口红利还有多久?

September 21, 2010

Content from the Brookings-Tsinghua Public Policy Center is now archived. Since October 1, 2020, Brookings has maintained a limited partnership with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hat is intended to facilitate jointly organized dialogues, meetings, and/or events.

【背景】9月21日,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在人民网“人民议事厅”栏目与网友交流时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人有1.67亿。据全国老龄委组织的百年人口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37亿。

据吴玉韶介绍,2020年到2040年,中国老龄化将进入高峰期。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进入老年,这标志着中国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而人口学者也指出,10多年后,中国人口也将达到14.5亿左右的峰值,然后快速下降。

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即将终结。所谓人口红利,泛指在一国在人口转变过程中,由于死亡率和出生率下降,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即在给定的经济条件下,由死亡率和出生率下降的时间差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目前,学术界和公众对人口红利存在诸多误解,其中有两个极端的观点:一是断言人口红利根本不存在,认为人口多并不意味着可以带来红利;另一个极端则认为,人口红利不仅过去有、现在有、而且在未来30年甚至更遥远的未来都会有。

能够带来可观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到底是否真实存在?如存在,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少年?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丰认为,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人口转变所带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具有阶段性、不可重复,人口红利不会源源不断。再过五年左右,中国人口红利即将终结,决策者必须未雨绸缪,及早应对。

王丰通过人口和经济发展数据,计算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后发现,在中国过去20多年的经济起飞中,人口转变“产生了历史性的、相当可观的人口红利”。1982-2000年间,人口红利对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约为15%。

计算表明,1982年至2000年,人口红利,或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3%。据世界银行研究,此间中国人均收入年增长8.4%,由此可得出结论:人口红利对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5%。

但是,预计2000年至2013年间,中国人口转变对人均收入的增长,贡献率仅为0.4%。这意味着人口红利即将竭尽。在不久的将来,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化,有效消费者人数会持续上升,这一红利在未来三至五年,即将转为负值。

王丰认为,过去二三十年,中国依靠大批廉价年轻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产业,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今后,这种发展模式将无法继续。而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劳动力供给的减少、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会加快中国的社会转型。

就中国20岁至29岁年轻劳动力总量而言,2010年与2000年相比,已经缩减了近15%。未来20年内,该人群组总量还会缩减近20%。年轻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向高技术、低消耗、低污染转型,同时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强化人力资源开发。

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目前为1.65亿,2020年将增加到2.4亿,2030年时则高达3.4亿,约占当时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王丰提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必须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与医疗体系。否则,居民的消费支出很难有持续性的增长。

有的学者认为,人口红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一些制定就业、社保政策的高级官员也持此种看法。王丰认为,这“可能是把简单的人口增长或劳动力年龄(20-60岁)人口增长与人口红利划等号”,认为只要人口总数在增加,人口红利就可以源源不断。

事实上,人口转变过程中,劳动年龄人口的大幅增加是有阶段性的,不可能永久保持。同时,计算人口红利,必须考虑就业、收入及影响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比如,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必须能够就业,创造财富,否则就无所谓“红利”可言。

(财新记者 刘志洁 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