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9
2011

9:00 am EST - 5:30 pm EST

Past Event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经济社会影响和对策

Tuesday, November 29, 2011

9:00 am - 5:30 pm EST


Content from the Brookings-Tsinghua Public Policy Center is now archived. Since October 1, 2020, Brookings has maintained a limited partnership with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hat is intended to facilitate jointly organized dialogues, meetings, and/or events.

 2011年11月29日,由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经济社会影响和对策”内部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召开。此次会议主要围绕未来老龄化变动趋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领域产生的影响展开,特别关注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的经济基础及老年人服务需求等方面的变化。与会者包括数十位来自清华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经贸大学的学者,以及国家老龄委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知名专家。会议由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丰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主持。

研讨会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名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社会经济的宏观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的发言围绕老龄化对人口城市化、劳动力供求关系、养老保险制度和人口代际关系的影响展开,并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周海旺副研究员主要对现有的中国老龄化趋势预测进行比较,试图找出较为合理的预测模型与参数。孙林副研究员提出通过构建一个跨期、跨产业的OLG-CGE模型,通过模型模拟分析人口老龄化进程对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定量化影响。

北京大学教授郭志刚指出目前中国陷入了一个人口统计“怪圈”,对真实生育率期盼偏高,过分强调出生漏报,进而造成老龄化率被低估。他认为,按照现有的思路进行政策调整,很有可能使中国在未来陷入学龄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比同时增加、总抚养比大幅上升的情势,进而使得经济不堪重负,应该现在就有所改变。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广州、全国老龄委政策研究部主任党俊武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人口中心研究员蔡泳先后对这几个发言进行了点评。王广州指出人口预测是个随机模型,估计结果应该是一个区间值。党俊武认为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影响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在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关注实体经济、资本经济的关系和协调问题。蔡泳认为联合国对中国的判断数据都来源于计生委的调查,而忽略了听取中国学者的意见;中国目前的人口发展趋势很像台湾10-15年前的状况,如果以台湾作为参照,则中国的人口低生育率和老龄化趋势不容乐观。

第二单元为“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总结了中国养老金结构调整及发展趋势,建议整合各类养老金个人账户,选择优秀投资机构进行投资,以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她认为公共部门应该引领养老金改革,用20年的时间完成国家养老金结构的调整,实现国民基础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共同构筑的养老金体系。

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肖严华介绍了实施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原因、方法,并提出了个人账户改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和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张琼做了点评。何平认为政府针对养老金财务危机提出的方案就是延长退休年龄,但是政策决定不能仅仅考虑制度可持续性出发,更多的应该考虑各个群体的利益;他还提出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问题也很多。张琼则对全国统筹碎片化问题提出疑问,各个地方存在差异,如何平衡是个难点;以及如何测算养老金合算还是不合算,资金回报率如何测算。

第三单元是“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长期照护”。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吕学静介绍了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国外老年长期互利保险的建立和特点以及中国各地建立老年长期互利保险的实践,最后还提出了建立长期互利保险的政策建议。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苏云提出不同年龄层对医疗的需求存在差异,注重全体人口健康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对策。

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则建议将常见病多发病放到基层医疗保健,基本医疗服务资金筹资应该从分散走向不同程度的整合,建立基本卫生保健联合基金,提供医务人员待遇,将医药真正分开。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主任张恺悌的发言以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最近完成的一项全国性调查为基础,建议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和长期照料体系,引进发展老年福祉科技,推动老龄产业发展。

复旦大学助理教授沈可和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丰对这一单元的发言做了点评。沈可提出社会养老照护和家庭养老照护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的疑问,并探讨了护理保险机构建立的可行性。王丰指出人口结构的变化牵涉到很多连锁因素,例如养老金影响金融市场,护理人员的缺少涉及到劳动力市场的问题等,如果不把老龄化问题放到日程来解决,很多政策很难执行下去。

第四单位是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际经验及其他”。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中堂认为香港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社会,对老龄问题达成了共识并构建了财政支持的安全网。他认为政府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在构筑社会保障的3大支柱方面首先建设起”由政府管理, 用税收资助的社会安全网”,这才是落实”以人文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务。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晓军则通过介绍国外的养老金缴费等测算方法,对我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提出质疑。她认为,现行养老金制度存在保障水平低、但缴费率高的问题,养老金的增长不仅无法和GDP增长速度相比,而且无法跟上价格上涨的速度,因此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很值得商榷。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杨娟提出应当在我国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以消除老年贫困为最终目标,这其中必须要重视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她还通过定量的分析对该制度的可持续性做了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杜鹏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闫俊对这一单元的发言做了点评。杜鹏认为社区的作用是推迟养老机构的入住时间,寿命也可以相应往后延迟,如何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才是政府应该关注的问题。香港虽然养老机构很多,但是如何在帮助个人的同时可以帮助到有老人的家庭才是关键。同时,他认为杨娟的制度构想很好,但如何解决养老水平碎片化仍是个问题。闫俊认为香港的养老服务的确很值得我们借鉴,政府可以借用外包服务模式,将养老服务由商业机构来做。

Age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