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s

Commentary

Op-ed

中国的石油投资不是威胁

今年7月,在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和生产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国有巨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宣布斥资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该公司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均有资产。

这条消息公布之后,美国方面的反应却出奇的平静。如果收购成功,此次交易将成为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中资企业海外收购案,所以美国这种波澜不惊的态度属实令人意外。但是,随着那些急欲证明其民族主义诚意的美国国会议员开始密切关注此事,这种情况可能正在发生变化。

中资企业在北美的投资活动往往要接受严格的审查。经过18个月左右的详细调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在本周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警告称,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和第四大供应商中兴“可能会损害美国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并建议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阻止华为和中兴在美国涉足并购或收购活动。根据CFIUS的建议,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于九月底下令禁止中方控股的罗尔斯公司(Ralls Corp)收购俄勒冈州的四座风电场。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出现在任总统禁止外商交易的事件。CFIUS目前正在评估中海油拟议收购案的国家安全风险,评估过程需历时六周。有鉴于此,身在北京的中海油高管很可能正在密切关注此事。

虽然尼克森在美国的石油产量还不到该国总产量的0.5%,但中海油欲接手尼克森的消息却在美国国会引来了一些反对之声。纽约州参议员查尔斯•舒默已要求CFIUS暂缓批准此项交易,除非中国能向美国企业进一步开放其国内市场。马萨诸塞州众议员爱德华•马基也要求CFIUS阻止这次交易,除非中海油同意为尼克森在墨西哥湾的两份租约支付石油产地使用权费。另外,俄克拉荷马州参议员詹姆斯•因霍夫在一份声明中称,他“非常担心这笔交易会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因为中国政府可以借中资企业的收购活动控制美国的大量油气资源。”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是一次善意收购;这次收购没有竞标对手,而且尼克森董事会和公司股东已经批准了这项交易。然而,华盛顿对中国企业却普遍抱有不信任的情绪,中海油2005年对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现隶属于雪佛龙石油公司)的敌意竞购最终失败,这次事件的阴影至今仍困扰着中海油及其国内同行。这真是太糟糕了,因为中国企业在美国石油领域扩大经营实际上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对于中海油对尼克森的拟议收购,美方应持欢迎态度,原因有四:

1. 此项交易有助美国制约伊朗。

华盛顿已经采取了更严厉的制裁措施来向伊朗进一步施压,以遏制伊朗的核野心,这就令美国的政治决策者不得不努力解决一个难题,即如何促使中国给予美方更有力的配合。石油收入约占伊朗政府总收入的一半,而美国的制裁制度正是为了压缩伊朗的石油收入,制裁的具体手段就是对那些帮助伊朗生产和销售石油的实体予以处罚。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想拉拢中国无疑困难重重,原因不仅在于中国政府认为经济制裁并非有效的政治工具,同时也是因为中伊之间在能源方面存在着利益联系:中国企业在伊朗的油田开发产业是最大的国外参与方,同时也是伊朗原油的最大买家,平均每天约进口原油42.6万桶。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向中国石油企业大开欢迎之门。在美国投资有利于这些企业实现资产组合多元化、扩大油气储备、增加企业营收,并掌握页岩气开发的专业技术。从2010年以来,中海油及其国内同行中石化累计支出56亿美元购买美国页岩气项目的少数股权。此外,中国石油企业在美国投资越多,它们就越会尽量避免与伊朗有业务往来。在竞购优尼科遭遇惨败之后,中国石油企业的高管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在美国政治上站错队会给交易带来失败的厄运。他们知道,但凡涉及中资企业控制美国能源公司的拟议收购案,CFIUS都会严加审查,收购方在伊朗的活动也要向CFIUS交代清楚;要想获得批准,把伊朗的业务活动暂且放下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如果让中国的主要石油企业在美国市场和伊朗市场之间自由选择,那它们当然更愿意选美国。

2. 这项交易无助于中石油开发中国南海。

中海油公布尼克森收购计划之后,《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发表文章称,尼克森在墨西哥湾的业务将为中海油提供可用于中国南海争议地区的深水钻井技术。这片广阔的海域潜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中国等六国政府间领土和领海主权争议的焦点所在。

文章的观点是,中海油将新近掌握的深水钻井技术部署到这些区域会加剧地区局势的动荡,还可能促使其他的南海主权主张国将美国进一步卷入领土争端;因此,中海油收购尼克森有损美国利益。而中海油自己的表现也无助于事态的好转。五月份,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表示大型深水钻井装备是“流动的国土”,是发展中国海上石油开采业的“战略利器”。

然而,尼克森其实根本无法为中海油提供在中国南海开展深水作业的技术能力。这家加拿大公司在深水勘探和生产领域不过是初出茅庐的新手,自己手里根本没有钻井装备。在墨西哥湾油田进行勘探开发的过程中,该公司的大部分技术工作都是靠外部承包商来完成——只要愿意,中海油随时都可以雇佣这些承包商。退一万步讲,单是两地之间的地质差异也足以限制中海油将其在美国墨西哥湾获得的专业技术移植到中国南海。

3. 尼克森的石油会继续流向美国。

美国人担心中海油可能会把采到的石油第一时间运往中国,其实他们大可放心:尼克森在美资产的所有石油产出仍将掌握在美国手中。根据美国法律,石油公司只能在得到美国政府的书面许可后才能出口原油,而美国政府只有在认定原油出口符合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才会给予许可。因此,中海油会继续把尼克森的石油卖给墨西哥湾沿岸的炼油厂,和原来有所不同的只不过是油桶上的公司名称。

4. 借此展示美国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

能源业内外的中国企业高管和政府官员都将中海油2005年竞购遭拒一事视作美国敌视中国投资的标志。许多中国企业都希望在美国投资,但却担心美国政府阻止他们进入市场。如果CFIUS批准中海油收购尼克森,那就等于美国发出了一个欢迎中国企业来美投资的有力信号。

为中国企业创造更加友好的投资环境对美国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中国企业可以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的重建提供资本,同时还能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2000年至2011年间,中国在美国的投资总额超过了160亿美元,目前支撑着美国的27000个就业岗位,而且根据咨询机构荣鼎集团九月底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这些投资到2020年还能为美国创造40万个就业机会。

第二,积极接纳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还可能促使中国“礼尚往来”。如果CFIUS能对中海油拟议收购尼克森一事开绿灯,那此举就能增加美国谈判者手中的筹码,使他们能进一步要求中国加大对美国企业的开放程度。考虑到美国经济的脆弱现状,谁还能反对这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