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s

Commentary

陆克:英国脱欧后的中欧关系

Britain's Prime Minister David Cameron (R) welcomes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to his official residence at Chequers, England, October 22, 2015. REUTERS/Kirsty Wigglesworth/Pool

Content from the Brookings-Tsinghua Public Policy Center is now archived. Since October 1, 2020, Brookings has maintained a limited partnership with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hat is intended to facilitate jointly organized dialogues, meetings, and/or events.

Editor's note:

翻译:尹天驰,校订:叶佳南

今年6月23日,英国通过全民公投决定脱离欧盟。这一事件的副作用之一,便是中英未满一年的“蜜月期”刚刚开始,却面临提前结束。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前夕,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宣布,“中英两国应紧密团结,共创黄金十年。”在那次访问中,习近平主席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热情接待,出席了在白金汉宫举办的国宴并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然而,这之后又发生了很多事。

近三年来,英国首相卡梅伦和负责对华政策的财政大臣奥斯本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公投结果。他们和欧盟以外的一些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建立了合作关系,以扶持包括核电站、高铁、机场在内的一些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

如今,本次公投引发了英国国内的政治动荡,卡梅伦宣布辞职,而奥斯本的政治前途依旧不明朗。英国脱离欧盟会如何影响中英关系?中国方面的最初反应是有所保留的。而最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英国退出欧盟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局限于中英关系。

她谈到,“中方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愿意看到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对中欧关系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然而,这与2015年中国媒体对中英关系的高度评价相去甚远;当时,为吸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英国接待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并不顾美日德法的不满,成为第一个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西方国家。

卡梅伦曾自豪地宣布,“在西方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英国一样对中国的投资如此开放。”自2000年以来,作为中国在欧洲的首要投资目标国,英国共吸引了166亿美元来自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仅2015年就达到33亿美元)。去年秋天,在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两国还签订了多项谅解备忘录。然而,英国决定脱欧后,这些还能否得以实施兑现?几个月前,中国对欧主要投资商之一、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如果英国脱离欧盟,很多中国企业将会考虑将他们的欧洲总部迁往其他国家。”他谈到,“脱离欧盟对英国来说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这会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困扰,也会产生签证问题。”

作为《人民日报》下属的英文报纸,《环球时报》对英国脱欧更加悲观。其在英国脱欧公投后发表的一篇社论中写道,“这次公投可能标志着英国正在走向‘小国寡民’、‘破罐子破摔’。”

不同以往的是,中国领导层曾主动支持英国留欧,而本次公投结果也使他们感到困惑——脱欧不仅引起了混乱,更导致了英国首相辞职,并增加了苏格兰第二次独立公投的风险。对于高度重视国家权力的中国而言,作为大国领袖的卡梅伦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中国看待英国的态度始终不是轻松的。两国间有着复杂的历史。中国人至今仍铭记起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百年耻辱”,而英国主导的鸦片战争正在其中。香港回归并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也只有十九年的时间。当然,卡梅伦并没有给香港提供过多少支持。中英“黄金十年”掀开序幕之时,香港正经历着最困难的时期之一。

公投后,英国人民做出的脱欧决定可能会增加中英关系倒退的可能性。首先,中国希望和欧盟保持亲密的关系。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是技术转让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一带一路”以及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等倡议的战略伙伴。为此,中国将继续发展与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友好关系,特别是高度支持“一带一路”的中东欧国家。(习近平最近访问了捷克共和国和波兰,并做出了许多财政承诺。)

毋庸置疑,作为人民币国债最大交易平台之一,伦敦将继续在金融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中国游客(包括寻求新投资机遇的购房者)仍会继续涌向伦敦。但很明显,为重寻中欧桥梁,中国会将目光转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其在欧洲的第一大经济伙伴——德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第九次访华,并探讨了一系列重要话题,包括贸易、投资、互惠、人权、新的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和南海主张。6月12日,她在北京对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南京大学学生的演讲中强调,唯一能赢得人民信任的是“rule of law”,而非“rule by law”。英国领导人在中国已经很久不使用这样的辞令了。虽然英国的一些政治家认为政府应该重新考虑对华政策,但基于脱欧后的不确定性,出于保护贸易投资的目的,英国可能会继续迁就中国。

脱欧后的“新英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总体吸引力将减小。英国脱欧后,中国在欧盟中将失去一位自由贸易的拥护者。这对中国是不利的,因为欧盟28国目前正在围绕WTO的一项规定,权衡是否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会影响反倾销税政策的具体执行。就业方面,欧洲的钢铁工业易受冲击。今年5月12日,欧盟议会通过一份非约束性的决议,反对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很多政治家认为,与中国发展经济关系会导致低价格产品冲击欧洲本土制造,从而削弱本土就业,而这些担心产生了不利于中国的氛围。当前,中欧自由贸易协定得以推行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因为欧盟更关注的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完成。欧洲企业对这一协定游说已久。

几乎可以确定,面对一个独立的英国,中国会权衡利益、保全其身,但面对国内外动荡的局势,中国更愿意规避不确定性。政府的担忧除了其所面对的质疑,还有反全球化情绪——因为这会对其全球化受益者的形象造成影响。欧洲范围内,德国和法国与中国关系密切。在两国的支持下,欧盟委员会刚刚发布了一项宏大的对华新战略,而看上去英国并没有被包括在内。

Authors